攻略详情

《银翼杀手》玩家评测心得

作者: 佚名 2013-07-10 16:09

少见的运镜手法与该死的锯齿图形

在游戏推出前所作的访谈中,Westwood不断地强调这个游戏是史上第一个运用新的图形引擎所制作的「实时冒险游戏」(Real Time Adeventure) 。如果不是因为游戏中成功的将电影的运镜手法带入,那么「实时冒险」这几个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银翼杀手》真正的突破是在于游戏中的每个场景都或多或少的是由真正的立体景物所构成的,玩者会真正的靠近、远离某样东西,而不是只在平面的图片上移来移去。场景进行切换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切换图片,游戏所使用的手法是运用镜头的转换将整个立体的场景进行代换,玩者可能看到主角走过一个角落之后,镜头随即由他的正面切换到侧面、最后由主角的背后紧紧追随上去。而实时的优点在于这些画面并不是事先拍摄好的,而是现场运算的,所以您可能看见这些镜头运转的同时,仍然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在四处行走,彻底给予玩者身处电影其中的感觉。 

游戏中的过场动画也都是用立体人物所绘制成的,不管在外型和动作上都几乎已经十分完美。可惜的是,游戏中的人物画质远远的低于动画中的品质,画面上的人物远距离看起来还好,如果靠近放大一看,马赛克、锯齿脸立刻随之而出现,为了实时未免在图形上牺牲太大了。最有趣的一件事,Westwood也曾一再声称游戏中的人物会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自己在这个世界四处行动(实际上这些人不过是自己走自己的,即使周遭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也会置之不理,与所谓的「智慧」相去甚远),但是网络上有不少的玩者依旧反应没有遇到这些状况-后来谜底揭晓了,原来是图形太糟,看不出来那里有人在走。

高品质的配乐与字幕的问题

游戏中的配乐是采用范吉利斯的原作,十分成功的将整个故事的气氛铺陈出来,水准可说直逼电影。游戏中的字幕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就是没有字幕,相信许多玩者都还记得《银河私掠者2》(Privateer 2)中的英国腔加上没有字幕让多少人吃了大亏。《银翼杀手》不但有同样的困扰,而且更严重。游戏中有香港腔、日本腔、印度腔..您想得到的腔调几乎都有,在电影中或许当作背景道具,听不懂不成问题。但是在游戏中这些可是破案的关键,听不懂可就大有问题了,而且,这些供词收集起来之后依旧是录音,听不懂还是听不懂(这个问题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来说也多有抱怨,有兴趣的请见网络讨论区)。设计可以开关的字幕有这么困难吗?在目前各个媒体和娱乐早已走入国际化、多元化的时代中,Westwood还大开倒车,真不知是「大美国主义」作祟,还是他们沉浸在科技的进步中太久,而忘了世界的变迁了?

创新的分支多变剧情、单薄的人物和不合理的故事

这个游戏的过程虽然不见得是破天荒,却也算是十分创新的。根据Westwood表示,这个游戏的结局一共有十四种以上,而且随着玩者每次进行游戏的过程,剧情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有些人可能是复制人,有些不是。有些证据可能可以牵扯到某些人,有些时候不行,您可能可以见得到西恩杨扮演的瑞秋(Rachel),可能不行。主角虽然都会被陷害,但是原因可能不一样。结局出现的人物可能有时有某些人,有时没有。这种破天荒的设计不但加强了玩者悬疑的感觉,更让每个人进行的游戏随着每个人的风格不同而互有差异。以往虽然有别的游戏尝试过(如《凶兆》Ripper)同样的做法,但是都没有《银翼杀手》这么彻底地能够让这么多的细节不一样。举个例子来说,一开始的厨师祖本(Zuben) 至少可能有两种方式杀掉他,甚至是饶了他(而且都会影响到剧情),剧情的多样性高到让玩者会大吃一惊。

多样性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剧本撰写的难度非常高。

《银翼杀手》中玩者所扮演的主角几乎没有任何的个性,也许Westwood尝试着要让玩者在自己的心中去扮演这个角色,但其实这相当的困难,因为游戏给的资料太少了。主角可以撇下自己的职责,同情复制人,但是为什么?游戏中没有足够的线索,只有呈现给您一种可能。游戏给了玩者很多的选择,但却把它藏在几乎注意不到的地方。在前面的相同例子中,躲开祖本的方法是抓紧时机跳开,实际上光标出现让您行动的时间大概不到几秒(之前在对话,光标不能移动),要看到光标再行动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游戏中也会有一段剧情是被某人陷害,在您约出他来之后,都已经将证明清白的证物拿到手了,竟然必须杀掉他才能继续游戏,为什么?笔者想不通。游戏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为了让多线剧情可以融合在一起所造成的不合理,这些怪异的剧情大大的剥夺了游戏本身所应得的光彩。

衡量过这些所有的状况之后,笔者给了《银翼杀手》一个中庸的评价,供各位参考。

上一篇 : 《圣魔争霸》 ...

下一篇 : 《战争之翼: ...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