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详情

《真三国无双6》人物列传-魏

作者: 佚名 2013-05-13 21:10

本来想说说对游戏本身的感想,可是大家珠玉在前,藐予小子不能赞一辞。这次无双六最大的亮点是国传剧情,可惜没有个人传,那么就随便写写我自己对人物的感想吧。

魏传-我の霸道

夏侯惇-师臣者王,友臣者霸

夏侯元让在史书中的形象与文学和游戏中的形象有很大不同,相对来说更为大家所熟悉的夏侯惇,是冲锋陷阵,拔矢啖睛的猛将;而史书中的夏侯惇,除了扫荡匪寇,绥靖地方之类小规模战斗,打仗对上有名的敌手就没赢过,倒是尊师、好学、重农、兴业,俨然一位内政型人才。而且因为与夏侯渊同营为将,为了区别,军中叫他盲夏侯,他还很不高兴;照了镜子看到自己的独眼,更加气的直接把镜子飞了。由此可见,要么他原来是一位美男子因此对自己破相极为恼怒,要么他也是和张郺一样的乌兹库希追求者。

不过有一点没有区别的是,元让是曹魏第一亲贵重将。三国无双系列衍生如大蛇、联合突袭中,和元让有关的道具中常常见到不臣两字,这里不臣并非有不臣之心的意思,而是出自于魏书: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自从曹操进位为公,以十郡为魏国,此时又进位为王,已有始王终帝之象,但还是汉室臣子,与夏侯惇虽有官秩高下之分,但终究份属同僚。不授夏侯惇魏国官号,也是以示亲重,并仿古人师臣者王,友臣者霸的用意。但是夏侯惇最终还是求到了魏官,不像游戏中,始终亲热的叫着曹操孟德。

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起兵,夏侯惇列席军中裨将;延熙元年四月,曹操死后三个月,夏侯惇在魏大将军任上追随曹操而去。曹操建成霸业的三十一年,夏侯惇是一个完整的见证者,追思历史,他可能缺少别人的闪光时刻,但在曹操孤独的霸道边上,始终有他的身影。

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老板的这句话,既成了他骂名的根源之一,也被现在很多人奉为圭臬。从个人角度讲,这种极端利己主义为我所不取,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颇有趣的解释,因此拿来做这段的题引。这个解释就是,负是背负的意思,曹操表达的是不计回报,为天下苍生服务的思想。

毋庸考察原文出处,两千年前的古人曹操不太可能也不应该被苛求有这种思想,而且曹操多才多艺亦复多欲,不像能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人。但是游戏里的曹操却颇有这个意味,曹操以理治国、以术驭人,求的只是一个人人能自展其才的天下,五代里霸业既成,搴衣而去的结局其实是非常有味道的。而这个结局也是本于曹操唯才是举的求才思想,在那个士族政治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下,三国之主虽然都出身庶族,然而孙权直接妥协,江东政治实为门阀制度的滥觞;刘备任用诸葛亮,以法治国,在限制了士族权利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承认了士族的地位;只有曹操敢于不问当时基本与门阀高低挂钩的德行如何,以才举人,无疑是以一己之能独抗庞大的士族利益集团。三国志评曹操为超世之杰,所言不虚,曹操的识见和政治主张的确超出了当时那个时代。

可惜曹操的卓识远见并未得到传承,甚至没能坚持下去。在我看来,一心探索治国道路,为天下谋福祉的曹操,在建安十六年立曹丕为副之后就变了。是人之老矣、戒之在得,还是士族的强大压力已经让他心力交瘁,已经很难确定原因了。曹操死后曹丕继王位,陈群立九品官人之法,彻底背叛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原则,霸道始终是曹操的霸道,而没能成为魏的霸道。

夏侯渊-虎步关右,白地将军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并看不出夏侯渊特别善射,日本的秘本三国志我没看过,不知道koei从98年的曹操传把夏侯渊设定为弓骑兵开始以来的夏侯渊是弓箭名手这个设定是有什么根据,还是单纯的因为他战死于另一个弓箭名手黄忠手下,当然黄忠在演义中才是弓箭名手,史书中也找不到什么痕迹。

史书中的夏侯渊,擅长的是急袭,军中有谚: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这个速度仅仅比虎豹骑追刘备于长坂的速度慢一点,考虑到虎豹骑是天下骁锐,百夫长补入只能当普通一兵,夏侯渊所部的急袭速度也是难能可贵的了。曹操也下诏褒奖: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然而夏侯渊虽勇,也有勇将常犯的毛病,过于任勇,不顾兵机。建安**三年,刘备军吹响北伐号角,股肱大员除了关羽和诸葛亮留守荆益之外尽在行旅。夏侯渊责在镇守,率张郺等与刘备军苦战连年,援兵未至,渐呈左支右绌之态,终于在建安**四年正月被抓准空档,遭黄忠击溃战死。夏侯渊死后两个月,曹操自至汉中,无奈刘备军大势已成,无力回天,又两个月后被迫撤出。

曹操援兵来的如此之慢,也许因为轻敌,也许因为相信夏侯渊,也许因为国内有更重要的事,也许因为年老有疾不乐远征,都有可能,但是为了引出关羽恐怕是游戏的夸张。不过事后的策令里,曹操评价夏侯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下如此的盖棺论定,无论是为了遮羞还是为了鼓舞自军士气,曹操对夏侯渊有愧疚之情也是意料中事吧。

典韦、许褚-仗义每在屠狗辈,青史几曾书其名

观别人品评人物的时候,总见有人说赵云不过保镖之流,言语中菲薄之意一览无遗,典许二人乃是正牌保镖而不用以之流二字加之,则更加不值一提自是不在话下。然而保镖多矣,二人名垂于青史,列于三国无双可选人物,足见保镖和保镖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典韦是游侠出身,独身从军;而许褚则是庶族地主,归曹的时候还带着一族郎党。典韦编在战斗序列里,本职并不是曹操的保镖;许褚倒是归曹即入宿卫,但是也参与过战斗。二人的文化和战争艺术水平大概都不怎么高,但个人战斗力肯定都很强,都有先登战绩。无双世界里许褚是个胖胖的有点傻,成天惦记着吃的可爱角色,典韦则是相貌凶恶的壮汉。有趣的是这些特征在史书里都有记载,腰大十围——胖,力如虎而痴——傻,好酒食,饮啖兼人——能吃,最后这条能吃实际上是典韦的,但壮汉太能吃会影响身材保持,索性都给许褚了吧。

南朝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杀出了千兵万马避白袍的名气;倭将户次鉴连身有残疾不能起立,雷神之武威流传至今,二人得力于亲兵想必多矣,然而史书不传有力者其名。典韦许褚虽然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然而作为保镖足够忠诚——职业操守可靠,足够武勇——职业技能过硬,青史留名可谓幸矣。其实汉承秦制,皇权至上,给皇帝驾车的太仆,给皇帝看门的卫尉,皇帝的管家光禄勋,皇帝的库管少府就占了九卿之四,名爵并尊。然而发展起来渐渐名与实爽,九卿之尊当然不可能再亲自做这些琐碎的贱役,于是担任这些职务的多成了硕儒名流。这些人有可称道的事迹还好,倘若没有,看着不会驾车的太仆,不能格斗的卫尉也在史书里留下一笔,只能为那些于无声处推动着历史车轮的人发一声浩叹。

曹丕、甄姬-魏晋风流自此始,可怜鸳鸯不白头

看了曹操那段的看官可能会觉得我要贬曹丕了,不过我这人读史基本上都是挑可喜的地方,可气的地方自动过滤了。而且曹丕这皇帝在伟大父亲的阴影下的确也挺难当的,好的地方可以说是曹操给打的基础,不好的地方连托辞都难找。无双里曹丕是借老婆光登场的,这里不说历史大事,扯一扯这对贤伉俪的轶事。

曹丕是个妙人,他能文能武,文名虽不如老爸曹操,老弟曹植,但一部典论足以让他稳占中国文学史上一方重镇的地位,七言燕歌行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诗。武倒不是上阵搏杀的刀马娴熟,而是击剑射箭,虽不排除对手拍马屁的可能,总之史书记载已有相当水准。曹丕同样好玩,飞鹰走马,弹棋纵酒,观舞奏乐,曹老板出门打仗,他留守邺城,颇有一帮哥们或者说帮闲陪他玩。曹老板虽然也有点风流气息,毕竟戎马倥偬,因此我觉得魏晋风流还是从曹丕开始的。

曹丕和曹植兄弟不和,很多人觉得曹丕狠毒,曹丕还有个哥哥,丰愍王曹昂。曹昂在宛城与曹安民、典韦一起为保护曹操战死时,曹丕才十岁,而曹昂在**岁被举为孝廉,死年至少**以上。两兄弟相差十岁以上,且曹昂一直是嫡妻丁夫人抚养,曹丕他妈武宣皇后卞氏当时不过是个倡家出身的妾,曹丕本来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因此他和曹昂大概感情就不错。后来张绣投降,曹丕追念兄王曹昂,建安十二年趁曹操北征乌丸的时候逼死张绣,又在建安**四年借魏讽案干掉了张绣的儿子张泉,张绣一家就此完蛋——呃,好像还是挺狠毒,不过这也是为了哥哥啊。

曹昂战死之后,曹丕顺理成章的成为世子,权利就大了很多,在他刚还没到十七岁生日的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入袁氏老巢邺城。随军的曹丕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动机,去袁绍府中转悠了一圈,碰上了同样还没到当年生日的甄姬,不同的是甄姬当年要过的是**二岁生日。御姐少妇人妻的魅力岂是刚刚脱离正太阶段的小男生所能抵挡的,于是曹丕和甄姬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历史记载甄姬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这三兄四姐名字都一一记录在案,偏偏甄姬自己叫什么没记载,现在说叫甄洛或者甄宓的,那都是从小叔子曹植的yy作品中来的。曹植爱慕甄姬在现代也算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了,无独有偶,某本黑历史记载道: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虽然老婆被自家人这么惦记着,曹丕倒也安之若素,直到建安十八年,另一个女人的出现。

这个女人就是郭女王,和甄姬一样,史书详尽的记载了郭女王一兄一姐两弟的名字,却没有记载她自己的名,说叫郭嬛的就更不知道是从哪编的了,但是记载了她的字,字女王,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相当具有创意和气魄的字。郭女王比曹丕大三岁,入曹丕东宫的时候已经是**八岁了,虽然不排除曹丕喜欢熟女口味,但是从当时的礼法来说,郭女王入宫的时候地位很可能是侍从女官——就是扫地阿姨之类的,而不会是给曹丕当配偶。但是想也知道,一个叫女王的女人会拥有多么可怕的心计,在帮助曹丕继位的同时,她为自己争到了后位,黄初二年,年仅三十九岁,也许还没有年老色衰的甄姬被曹丕赐死。死时以发覆面,以糠塞口,这应该是郭女王所特有女性的迷信,怕甄姬冤魂作祟。翌年,郭女王成功登基为后,再五年后曹丕去世。

郭女王最大的失败大概就是在那个年代身为女人却没生下儿子,因此皇帝最终还是得曹丕和甄姬的孩子曹睿来做。曹丕大概真的很爱郭女王,把曹睿交给郭女王抚养,希望能化解两人的矛盾,这样还不放心,直到死期将至,无奈之下才把曹睿立为太子。但是甄姬去世的时候曹睿也已经十七岁了,正是当年他爸遇见他妈的年纪,这个年纪已经不是能忘却仇恨的年纪了。甄姬死后十四年,曹睿逼死郭女王,葬礼一如甄姬故事,成功的为母报仇。  

分页符

张辽-攀龙见明主,壮士当群雄

翻开张辽的履历表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张辽本是丁原属下,何进召诸侯入京的时候他跟着丁原进京,被派回河北去募兵。完成任务回来发现何进已经死在十常侍手里,于是就带兵投了董卓——这里史书省略了丁原也已经被董卓干掉了这件事。董卓后来被王允吕布设计所杀,张辽又投了吕布——张辽和吕布都是并州人。仔细一看,这两起事干的和吕布简直如出一辙,最后张辽又弃吕布投了曹操,——无双里张文远却是如此忠义。

其实这大有道理,所谓人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丁原毙于部下吕布之手,足见并非能厚人之辈,董卓更是连义为父子的吕布都能转脸要杀,吕布为人轻佻,又和部将的老婆们有说不清的关系,张辽不忠义于他们,亦不为过。张辽一直没有离吕布别投他处,大概是因为身为董卓余孽,与关东诸侯势如水火,恐无处收留。随着吕布败于曹操,张辽归曹之后,大受任用,得尽其能,与袁绍、乌丸、泰山贼寇作战,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建安十四年天柱山之战后假节,获专戮之权为五子之先,更在夏侯渊、曹仁之前。

建安**年,曹操西征张鲁,孙权趁机发动十万大军包围合肥城,却成就了张辽八百破十万的传奇。城里仅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七千余兵,兵法云十则围之,孙权挟十余倍兵力,曹操的援军难期。看似该使用三十六计走为上的时候张辽却使用了第十八计擒贼擒王,在军中招募敢死队,得八百人,第二天清晨突击,孙权前军诸部陈武战死,宋谦徐盛败走,直杀到孙权本队营下。张辽呼孙权出阵搏战,江东三代均好轻身陷阵,孙权武名虽不如父兄但也是便马善射手格猛兽的主,此刻居然吓破了胆,惊魂乍定发现张辽兵少才挥兵包围张辽,张辽目的已达,杀出重围退回城中。孙权虽然兵力优势仍然在握,继续包围着合肥城,但士气已夺的情况下难以强攻,十多天后解围退走,又被张辽追杀,险些被俘。其实仔细查考张辽此战斩获,战果并不如何辉煌,说八百破十万,似乎过誉;然而此战过后,江左闻张辽之名丧胆,直到五年后听说张辽复还合肥,孙权还要致信曹丕问问缘由,则张辽所破的,乃是孙家全军士气,又岂止十万之数。

曹老板当初败于宛城,惩于没有索取人质而又被反叛之故,之后凡领军将佐的家眷都要作为人质。曹丕称王,张辽还于合肥,诏令张辽全家随军,这是对张辽忠心的最大肯定,谁说忠臣就一定不事二主呢?

贾诩-予既毒士,人莫予毒

曹老板的谋士,要说德才兼备,自然非荀氏叔侄莫属,但单从画策水平来说,贾诩、程昱、郭嘉以及稍晚的刘晔、董昭都可说是一时轩轾。但坐奠中枢,居功至伟的荀彧、深密有智,奇计百出的荀攸、高大魁梧,勇而能斗的程昱和料事多中,英年早逝的郭嘉都没能转正,最终贾文和脱颖而出,接替司马懿成为无双魏势力的谋士。

看到很多说法认为贾诩应该是一个低调的人,因此对这次无双人设颇有不满,之所以觉得贾诩低调,是因为和其他人善于谋事和谋人不同,贾诩更加优先于谋己。但观贾诩在张绣麾下时,袁绍派人招纳,张绣已有应允之意的情况下贾诩面斥使者,促成张绣降曹,足见贾诩不乏挺身而出的闪亮时刻。曹丕称帝后,贾诩、程昱尚存,程昱始终跟随曹操,在曹操丢了兖州的危急时刻有救亡之功;贾诩不仅是降人,而且还有乱党经历,然而贾诩能当上三公,程昱却位止九卿。又如曹丕那段所说,曹昂死于张绣之手,贾诩恐怕脱不了干系,曹丕为兄报仇逼死张绣,能放过贾诩已是稀奇,居然要向贾诩求争位之计,足见知进退而不单纯的低调以求自保,是贾诩的过人之处。

裴松之对贾诩的人品多有质疑,包括贾诩与荀氏叔侄同传都认为不妥,主要还是因为贾诩建议李傕、郭汜反攻长安,造成关中大乱,百姓丧亡。但是贾诩此策,动机出于自保,在李、郭当道的时候也做了很多好事。虽然没能舍身取义,然而这种行为应该更贴近于大众思想,贾诩的其他计策中,也有很多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的。这种乱世自保之术,带一分狡狯、带一分无奈。无双里的贾诩身上重叠了太多的身影,性格特征并不很明显,也许在将来的无双中,随着其他谋士的出场,贾诩会变得更特别。

徐晃、张郺-惜哉时运蹇,声名遂不成

五子中张辽、张郺、徐晃都是降将,但考诸史书,就会发现张郺虽以巧变为称,却败仗居多,巧变更多的体现在临败不乱上;而徐晃出身却比张辽还要难看:来自于山贼部队。结果张辽笔头,张郺居四,徐晃敬陪末座。两人在演义里的主要桥段攻街亭、讨关羽也因为对手是蜀汉被淡化了,不如张辽在合肥打孙权那般耀眼。结果因为缺乏亮点,在无双里的人设也被迫成了求道者:徐晃是武的求道者,张郺是美的求道者,五代司马懿反乱的许都侵攻战,这二人就因为求道跟了司马懿。

在无双世界里,初阵真的很重要,今川义元就因为战国无双初代猛将传登场时被设定为蹴鞠人设,直到历史味浓厚的三代也没翻过身来,成了唯一的纯恶搞剧情者。不过三国无双的世界里还好,徐晃成天吼着和我交手吧倒也不妨碍他讨关羽,乌兹库西的张郺一样也可以在定军山和街亭战斗。但是这种人设能带来什么感动恐怕很难,讲求剧情震撼力的六代里,徐晃悲剧的从潼关、樊城让路,张郺也仅剩了定军山夏侯渊战死之后的半关。

同样的,徐晃、张郺的能力未必比张辽差,但不仅史书排名次于张辽,也没能像张辽一样后世配飨于武庙。或许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或许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对手,或许都是。不得不令人感叹,三分人事七分天,历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尽人事而安天命,处世会轻松一些,多点欣赏少点批评去玩游戏,得到的乐趣大概也会多一些。

曹仁-拓土未足真名将,安邦方可镇中流

曹仁在无双里,大概是因为守住了军神关羽的猛攻,博得了铁壁曹子孝之名。但是在傅玄著作里,却记载着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足见曹仁也是一员斗将。

在曹操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之后,曹仁大部分时间都在镇守荆州,荆州天下要冲,也是孙刘所必争之地。建安十四年曹军主力从赤壁败退之后,孙刘联军进袭江陵,孙家军以周瑜为统帅,负责围城,而刘家军则派关羽引兵阻援。曹仁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亲率数十人冲击敌军队列,救出被围部将,击伤周瑜,但最终因为整体形势不利,被迫放弃江陵撤退。十年后,在樊城的曹仁再次遭到包围,围城的是关羽荆州军团,城外驻军和首批援军皆被关羽发动水攻歼灭,城中几被水没,粮尽援绝。魏军之前在汉中大败,西线主将夏侯渊战死,曹仁这次如果弃城而走,极可能引发全军士气崩溃,并招致孙权从东线进攻。战争的天平倾斜,有时就只在一线之间,曹仁挺到了孙权被策反和后续援军,一代名将关羽陨命,刘备的兴复大业从此成为泡影。

可是这代无双,曹仁的戏份被夏侯惇拿去了,不知是因为无双世界中夏侯惇和关羽的宿怨,还是因为无双里曹仁反战的设定不适合激昂澎湃的剧情。有时读史读到慷慨处,也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冲动,但冷静下来想想,我这样的庸懦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实是幸事,大部分人亦作如此想吧。

蔡文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文姬在无双里的女性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她是唯一名字都有记载的:名琰字文姬,名士蔡邕之女。然而在目前的无双剧情里,她还是一个穿越者。她个人列传里有与袁绍的战斗,按她兴平中被掳,在胡十二年归汉,则归汉时在曹操征乌丸前,其时袁氏早灭。也许后来与匈奴的剧情还要借重她,但现在史实没什么可说的,仿甄姬的例子,有女性的段落就扯一点别的吧。

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曹老板向来不拒人妻,却没有纳文姬为己有,足见文姬本身不愿高攀,曹操也足够尊重旧识蔡邕。但是曹老板是一代大骚人,在名作短歌行中写下了对文姬的思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老板和蔡邕的友谊,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曹老板当时还是风发少年,文姬还是豆蔻少女,追想起当时的日子,难免发出时光流转的感慨。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曹老板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依然难以获得文姬芳心,只能用酒精来麻醉自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前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所谓郑风淫,原诗也正是描写男女相思之事的。本来的后半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乃是女子之辞的抱怨:我不去找你,你也不来个信。曹老板一代英雄,换别人早就霸王硬上弓了,因为是才女文姬,所以只能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纯引自诗经小雅鹿鸣,本来是宴客之曲。文姬归来,曹老板以宾客礼接待了她,诗中后文有琴瑟等辞,曹老板暗示希望能由宾客进而琴瑟和好的意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老板感叹文姬就好像天上明月,却始终不能捧在手里,君不见无双里文姬头饰正是一弯明月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曹老板只能又一次感叹相思病之不能根治了。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文姬远远的从匈奴归来,却只是和曹老板见了一面而已。曹老板仅仅倾诉一下别情却没有进一步举动,那全是念在蔡邕的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老板又一次感叹文姬如月,其他女子在文姬的光辉下好像失去了踪影。文姬如同乌鹊南来,虽然见了一面,却最终没有依托在他这棵大树上。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文姬没有嫁给曹操的最终原因,可能是曹老板后宫已经足够充实的缘故,曹老板当然是觉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但文姬不允之下,也只能自我解嘲,吃到嘴的肉又吐出来,那是周公一样的德行,会天下归心的,情场失意,战场得意吧。

上一篇 : 《孤岛危机2 ...

下一篇 : 《真三国无双 ...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