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帝吧网友出征FB 来看看暴走网友都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 DB•星月 2016-01-22 10:41

在百度贴吧上有着第一大吧之称的“李毅吧”,在1月20日晚上干了件大事:攻占FB,起因是反对台D。台D这样一个长期飘荡在网络上空的幽灵,为什么能点燃众多网民呢?下面来看看文章的详情!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网络集群行为(Online collective beha viors),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踏进的?

帝吧出征FB:这些网友都是如何炼成的?

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会不会加入

参与帝吧攻击的这些网友,一开始到底是怎么被吸引的呢?

“反日”“反台D”“日本狗滚出”……你可能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的字眼,但却一定有印象。

聪明智慧思维敏捷的你也许嗤之以鼻,但对一些人(甚至是大部分)来说,一闪而过的信息也可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秘密就在这里——你的思维方式是中央途径(central route)还是外周途径(peripheral route)?

采取中央途径的人,通过论据或者充足的信息来做判断;

采取周边途径的人,通过态度来做判断。

比如,同样是面临一场审判,中央途径的人觉得“我要听听控辩双方的证词再来判断”,而周边途径的人,会被主观态度左右,比如“我觉得这个人的声音挺好听的哎”。

零散信息完全可以左右我们的态度。比如,你的姨妈总是喜欢在微信里发“养生污鸡汤”,而你对养生既不感兴趣,也不了解,于是敷衍了事。久而久之,虽然你忘记了这些信息。

但是某一天,当有人提到吃什么可以补什么、几点肝经排毒的时候,你却会下意识的觉得这是对的。

这就是心理学中提出的睡眠者效应(sleeper effect),连续不断的信息对你产生了延迟影响。

曾经有一群日本科研人员,他们很好奇,为什么中国网民有那么多的反日情绪?于是做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网民的反日行为和网络搜索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我们能接触到的网络中,稍微动一动手指,就能接收到很多关于中日争议的信息。

同时,“反日”也是在网络中寻找社会互动的一种动机,用互联网来讨论“反日”话题的欲望越强,就越可能有“反日”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网络中的睡眠者效应,帝吧攻击也是同理。

一旦加入,身不由己

网络集群是指,因某种特别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聚集的人群,尽管很松散,但由于数目巨大,因此有了聚众的效果。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有一些领域大家很容易领会,比如家庭、政治、组织,但网络集群却非常抽象,它们更多是被社会阶层、官僚结构或者社会进程聚集起来的。并且,它可能是完全无目的的。

比如,看上去帝吧攻占行动非常有目的性,而实际上,网络集群行为可能是不具备任何意识形态的。

不管是否能理解帝吧网民,这样的行为,却实实在在是从我们生活的土地上长出来的。

早在5年前便有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急剧的现代化而弥散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可能是让人们越来越喜欢网络集群的原因。孤独感的背后是对归属感未完成的需要,孤独的人总是倾向于归属某个群体,会使人向网络集群靠近。

在群体中的人“智商”会变低,这不是开玩笑,群体有一种去个体化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识会降低,遵从群体的规范,而网络集群通常是去个性化的(depersonalized)。

在网络中,无论是社会身份还是个性,都一下被削弱了,没有面对面的联系,每个人的面目模糊,这恰好有利于参加集群行动。

而帝吧攻击火力如此之猛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参加了网络集群行动,他会遵从这个群体衍生出的规范,而不是通常的社会规范,因此集群行为往往会超越常识,超越惯例,向极端的行为靠拢。

身不由己,集体宣泄

在集群行为中,有一样东西非常有号召力——集群身份认同(collective identification),它能让人迅速归属一个群体,并且区分圈内人和圈外人。

帝吧攻占行动就有典型的身份认同标记,比如,所有人统一头像,统一标语,统一表情包,连动作都很统一:找到那三个FB账号、评论、复制。

集群身份认同在互联网时代所向披靡,集群成员很容易就能相互沟通,一些明显的集群标识,也很快会被个体复制到自己的网络身份中,甚至不需要意见领袖,就能被其他网民吸引加入一个群体中。

这种环境下,一个人要加入帝吧攻击是基于主观的情感,特别是那些平时就活跃在帝吧的人,很容易响应群体的号召,而越是积极响应号召,就越能被群体接纳。

如此循环,生生不息,形成了火力强大的集体宣泄(collective catharsis)。

帝吧网友出征FB 来看看暴走网友都是如何炼成的?

帝吧网友出征FB 来看看暴走网友都是如何炼成的?

帝吧网友出征FB 来看看暴走网友都是如何炼成的?

集体宣泄其实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可以是宣泄不公,本来在为快播鸣不平,结果让乐事非常委屈地躺枪;可以是宣泄恐惧,本来在玩微信朋友圈年度统计,结果奔走相告解绑银行卡。在网络中保持智慧,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宣泄真的有用吗?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假装成被试,故意激怒别的真被试,然后,真被试们得到了两次报复的机会。

结果,第一次,有一半的被试电击了惹怒他们的人,而第二次,全部的被试都选择了电击!

如果宣泄有用的话,那么在第一次已经电过别人了,发泄了怒气,为什么第二次还要继续报复呢?研究最后发现,在第一次就选择电击的人,他们的怒气其实变得更凶猛,而不是减低了。

在一项针对中国网民的研究中发现,网络集群行为和社会运动并不一样,大部分是无条理的,没有可持续的效果,无法推动长期的社会环境改善。当引发集群行动的事件平息后,参与者也就心满意足地散去了。

上一篇 : 《如龙:极》 ...

下一篇 : 可拆开购买! ...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