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发者来说,微信小程序的优点自不用多说,腾讯拥有最大的社交流量池,获客成本比推广一个App要低很多,微信官方为开发者提供简易的基础架构,开发一个小程序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门槛”,难点在于开发者是否清楚产品逻辑和变现模式。但纵然忽视这种实力上的差异,微信小程序依然不够完美。
1、被封号的风险一直存在
这个不是由创业者说了算,而是由腾讯说了算,如此前匿名聊聊上线不久的病毒式传播,由于冲击了腾讯的熟人社交逻辑,被很快灭掉.
2、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竞赛
“跳一跳”推出时微信开屏导流至今高居榜首,小游戏已是腾讯自家游戏收入的增量业务;另外腾讯流量对所投资的公司给予利益倾斜,头部微信小程序榜单上很多是腾讯自家的产品以及腾讯投资的公司产品。
(top20小程序中框红色为腾讯系产品)
3、小程序的营销场景尚未打通
张小龙更倾向于小工具的开发者,对中小企业头疼的推广、吸粉、裂变等则非常“克制”。目前微信小程序不能添加关注、不能显示访问数据、不能给用户push消息以唤醒用户。如果这样的话,用户微信的“红点点”将很快密集到无法忍受,这些优点也限制了企业做小程序的想象空间。
尽管微信沿着“Wechat OS”道路狂奔,基于上述微信小程序痛点,应该存在另一个母App作为孵化小程序的平台,就像支付宝之后有微信支付的奇袭,滴滴出行之后又杀出一个美团打车。说到底,手机用户是很反感垄断的,需要保证竞争的局面,以规避平台店大欺客的危险。
放眼整个移动互联网,能够担此大任的或许只有百度App了。首先,微信用户量是10亿、百度App用户量7亿,百度App2018年一季度日活用户1.37亿,百度信息流日活用户同样过亿,母产品流量充足才能补给其他小程序。其次,微信作为社交入口,百度作为搜索入口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是明确需求发起的精准流量,百度搜索每天响应60亿次搜索请求。另外,微信小程序冷启动是公众号运营者通过小程序绑定公众号,而百度App的存量开发者有官网、手机WAP站、站长等,他们对升级为百度版小程序肯定是满怀期待的。